-
母猪难产的原因和处理方法
2017-02-211、后备母猪配种过早,骨盆发育不全,胎儿在分娩时不能顺利产出。 2、母猪采食量大,导致母猪过肥,分娩时子宫收缩微弱。 3、母猪营养不良,运动不足,在分娩时腹肌收缩无力。 4、配种不适,仔猪数少,胎儿过大或后备母猪在后期补料过多,导敛胎儿过大。 5、胎儿胎位、胎势不正,在生产时难以顺利娩出。 6、分娩时膀胱积尿或肠内有大量积粪,阴道斑痕、阴门狭窄、阴门水肿致使产道肿胀狭窄,影响胎儿正常分娩。 -
防控猪“高热病”再生 确保养猪健康发展
2017-02-21入夏以来,河南及周边省份某些局部区域的猪场,再次暴发猪“高热病”,保育猪、生长育成猪、部分母猪发病率在30-50%不等,死淘率高达40~70%,使养猪户再次蒙受创伤;为减少经济损失,有效预防和控制猪“高热病”的发生和流行,应结合当地实况,积极采取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,加强监管,消毒灭源”综合措施,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。 -
入春养猪注意事项
2017-02-21要保持猪舍温暖、干燥、通风,并经常对猪圈消毒:先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洗,再用20%-30%的石灰乳或20%的草木灰或2%-3%的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、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,用具洗净后用3%-5%的来苏儿水消毒,然后用水冲洗。 -
农村养猪技术专业户养猪技术要点
2017-02-15保温防压。哺乳仔猪适宜温度:1~7日龄为32℃~25℃,8~35日龄为28℃~24℃,舍内温度控制在18℃~22℃,相对湿度50%~70%,保持空气新鲜。仔猪应设有保温箱或保温室,并在保温箱底或距保温室底30~40厘米处挂一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。同时做好仔猪护理工作,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仔栏。 -
农户养猪主要注意事项
2017-02-151.修复猪舍,搞好消毒要保持猪舍温暖、干燥、通风,并经常对猪圈消毒。先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洗,再用20%~30%的石灰乳或20%的草木灰或2%~3%的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、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,用具洗净后用3%~5%的来苏儿水消毒,然后用水冲洗。 2.加强防疫,注重营养要求,严格按照免疫程序。 -
猪的附红细胞体病
2017-02-151.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,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的热性,溶血性传染病,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,故又称红皮病。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,因此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。 -
猪夏季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点
2017-02-15夏季气候炎热、湿度大,容易给养猪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。猪受热应激的临界温度为32℃—34℃,当猪舍内温度在连续达到或超过临界温度2—3天时,通常可出现明显的不适应,具体表现是:猪只食欲减退,体温升高,精神不振,仔猪成活率及产仔率下降 -
冬季猪常发病的应对措施
2017-02-15今年冬季对于养猪业来说,病毒病及呼吸道病还将会发生,要想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,就要从消除病原、改善环境、提高饲养管理等方面入手,多管齐下。 -
人性化管理、提供均衡的营养是控制猪病的有效方法
2017-02-15几千年来,我国传统的农家养猪方式是我国农牧结合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主干,这种资源节约、人猪亲和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,虽然猪病发生很少、做好“三针”预防(猪瘟、猪丹毒、猪肺疫疫苗)即可保平安,但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, -
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
2017-02-151、 猪瘟:猪瘟早年又成猪霍乱,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。本病仅发生于猪。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。 诊断:猪瘟的发生不受年龄和品种的限制,无季节性。抗菌药物治疗无效,发病率、死亡率都很高,免疫猪群常为零星散发。 -
永富饲料的实力与优势
2017-02-15公司始终专注于国际一流的动物营养研究及饲料产品开发,以农科院为技术依托,聚合国内外数十名专家学者的毕生心血,把国际新的生物技术与动物营养、生理、药理、遗传、中药、免疫学、微生物学等高新技术相互渗透,运用多维平衡理论,氨基酸平衡理论,微生物学制剂理论,小肽营养理论等最新营养配方理论。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,引用国际先进技术,大投入,高标准进行技术开发与研究,确保配方设计更合理与科学,形成核心技术优势。
共 11 条记录 1 页